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杨夏 军工板块升温之际,两家相关企业启动上市进程。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5月9日及13日,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院”)与中电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防务”)接连办理了IPO(首次公开上市发行)辅导备案登记。
其中,中电防务背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主要从事军事通信、电子对抗、智能装备制造等业务,2022年公司年营收超41亿元,2024年获多家产业基金加码助力。 北斗院则是第二次冲刺上市。近年来伴随北斗产业化持续推进,公司呈现高速增长趋势。5月16日,北斗院通过邮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长沙市政府相关的产业规划,公司系北斗产业的主要链主企业之一。 老牌军事通信企业冲击上市中电防务成立于2006年12月,原名为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国营第七一四厂),其历史可追溯至1936年创建的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2023年,中电防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公司混改项目,相关公告显示,中电防务主要从事军事通信、电子对抗、智能装备制造等业务,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1.88亿元,净利润3.02亿元。
随后,中电防务引入南京新工投资集团、天津中电工融股权投资基金、国华卫星应用产业基金、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者。目前,其控股股东仍为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直接持有中电防务约69.99%股权。 中电防务表示,公司科研核心能力覆盖短波通信、卫星通信、超短波通信、侦察预警、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引头、无人作战、电磁频谱战、智能装备等领域。拥有完整的军用通信和电子对抗研发设计和产品生产链,产品在各军兵种得到全面应用,是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还有另一家上市公司南京熊猫(600775.SH,股价9.87元,市值90.2亿元),南京熊猫与中电防务也多有经营性往来。据南京熊猫2024年年报,其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中,中电防务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熊猫汉达”)位列第二名,约为1.84亿元。 此外,熊猫汉达执行董事、中电防务副总经理刘剑锋同时担任南京熊猫非执行董事。 2024年7月,南京熊猫曾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关联方转让21项共有专利的专利权权益份额》的议案。根据协议,公司及子公司将共有专利的专利权权益全部转让给中电防务或熊猫汉达,涉及的专利共21项,收取转让费253.59万元,另外,公司分别向中电防务、熊猫集团收取技术管理服务费85.71万元、76.44万元。 北斗院更名,重启上市进程北斗院曾于2023年5月首次冲刺IPO,但在2024年9月又撤回了申请材料。时隔近8个月,北斗院重启上市进程,与此前申报信息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公司名称的变更,从“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增加“集团”一词是否意味着公司架构的调整或变化?对此,5月16日,北斗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于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及资金使用便利,公司名称中增加了集团字样。 北斗院表示,IPO上市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有助于公司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前次申请撤回后,公司主要业务经营良好正常,所处行业持续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因此公司重启了上市进程。 公司官网显示,长沙北斗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是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复成立、长沙市科技局主管的北斗领域时空信息安全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公司围绕卫星导航和商业航天两大领域,形成了导航仿真与测试评估、时空安全与增强、航天测控与地面测试三大业务方向。 近年来,北斗院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根据公司此前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及问询回复,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北斗产业应用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至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9306.80万元增长至2.84亿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约7618.38万元。 目前,北斗院控股股东为湖南国防科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据招股说明书,钟小鹏、明德祥、刘志俭、田梅、杨建伟、乔纯捷、刘春阳等七人对北斗院实施共同控制。其中,钟小鹏任公司董事兼总工程师,明德祥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值得一提的是,除刘春阳外,其余实控人均出身坐落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 近年来,长沙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发展,根据《长沙市加快北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长沙要打造成为全国北斗时空信息产业高地、全球北斗产业示范应用基地,培育3至5家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企业,长沙市北斗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北斗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长沙市政府相关的产业规划,公司系北斗产业的主要链主企业之一。 封面图片来源:AI生成 |
1 小时前
3 小时前
3 小时前
4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