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等多个“欧佩克+”成员国已达成一致,决定连续第2个月加速增产,即6月将继续维持5月已实施的每日增产41.1万桶的幅度。此番再度“加码”增产,打破了其原先设定的“在18个月内逐步且稳定地解除减产措施,每月增产约13.7万桶/日”的规划。 相较于以往减产保价的生产策略,在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下行的背景下,“欧佩克+”逆势增产,属实超出市场预期。此番“增产风暴”背后,究竟存在哪些驱动因素? 首先,增产或有利于“欧佩克+”加强内部团结。“近年来,‘欧佩克+’内部分歧较大。在此前的减产框架下,部分成员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减产不达标的情况较为严重。哈萨克斯坦相关人员更是直接表示,在决定石油产量水平时,将优先考虑国家利益而非‘欧佩克+’的利益。因此,连续增产蕴含着向成员国施压以推动其遵守减产配额协议和强化油市话语权的意愿。”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桑潇说。 其次,增产或有助于“欧佩克+”抵御外部竞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仁金表示:“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生产成本普遍比‘欧佩克+’成员国高,‘欧佩克+’通过低价策略,可挤压美国等高成本产油国的市场份额,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认为,若油价长期处于高位,将刺激美国页岩油增产。故“欧佩克+”选择压低油价,削弱美国页岩油的经济性,延缓其投资复苏,以夺回部分市场份额。 此外,增产或许旨在迎合美国政府降低能源价格的诉求。有业内专家表示,在特朗普看来,低油价不仅可以抑制通胀,而且能为美联储及全球范围内的降息打开空间。沙特阿拉伯主导“欧佩克+”部分成员国增加产量、降低油价,意在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并换取一些有利条件。 未来,油市仍将处于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虽然‘欧佩克+’增产接连提速,但叠加补偿减产动作后,产油国实际产出波动或不明显,对油市利空影响减弱,在其决定7月增产幅度前,油价下行空间或受限制。另外,美国即将到来的夏季用油高峰,或在二季度中后期对油市形成一定的支撑。”桑潇说,“总体来讲,受‘欧佩克+’增产落地、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油价将维持低位运行。” 对石油石化行业而言,在油价震荡下行的复杂局面下,危与机如影随形。如何应对挑战?唯有保持战略定力、提振发展信心,理性看待逆势增产等风云变幻,积极寻找确定性,方能实现穿越油价周期的长期成长。 从油气田企业的角度看,克服成本劣势是关键。“国内部分原油产区开采成本较高,若油价长期维持在50至70美元/桶区间,上游板块的盈利空间将有所收缩。油气田企业要想获得稳定收益,必须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工作。”中国石油规划总院营销所副所长仇玄表示。 从炼化企业的角度看,油价下跌直接降低了炼厂原料成本,可能使裂解价差扩大,炼厂利润或有短期修复。“不过考虑到国内成品油市场和一些化工市场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可能抵消成本下降的红利,形势依旧严峻。炼化企业要更加重视转型升级,不再追求规模的扩大,而是深耕高端市场,走精细化、特色化道路。”孙仁金说。 从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角度看,如果国际油价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新能源替代速度或在一定程度上阶段性放缓,但是转型发展的步伐不可停歇。奚佳蕊表示,在低油价环境中,需继续加大对绿电、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布局力度,以有效平衡长期风险。 此外,油价波动对石油石化行业全产业链做好库存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仇玄认为,石油石化企业可以通过“快进快出”的运作模式,最大程度降低库存积压风险,并利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减少库存的跌价损失,实现库存价值的稳定管理。 来源丨中国石油报 记者丨金文琦 编辑丨冯军 责编丨陈娜 |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