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国际油价走势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关注焦点。“欧佩克+”超预期增产、美国关税打压需求,让国际油价大幅下挫。5月7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61.12美元/桶,WTI原油期货跌至58.07美元/桶,较年初跌幅分别为约20%和21%。展望未来,市场多空博弈激烈,国际油价走势仍充满诸多变数。 多重关键因素共振引发国际油价深度回调 自2025年4月起,国际原油市场开启大幅下跌行情。4月初,随着特朗普宣布启动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急剧上升,投资者避险情绪显著增强,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迅速跌破70美元/桶重要关口。5月3日,“欧佩克+”会议做出的增产决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国际油价再度暴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5月5日一度触及59.8美元/桶,创下自2021年3月以来的新低,引发全球能源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导致油价下跌的诸多因素中,“欧佩克+”超预期增产无疑是最直接且关键的因素。5月3日,该组织决定自6月起将原油日产量增加41.1万桶,这已经是该组织连续第2个月以相同幅度增产。在过去3个月中,“欧佩克+”累计增产规模达到96万桶/日。按照此速度推算,“欧佩克+”将在今年10月就完全退出其原计划于2025年4月至2026年9月底逐步退出的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计划。 “欧佩克+”此次调整产量政策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沙特等核心产油国希望借此约束超产成员国。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该国4月石油产量高达183.6万桶/日,远超其147.3万桶/日的减产配额。沙特明确发出警告,要求哈萨克斯坦必须尽快将产量控制在配额范围内,否则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关分析指出,“欧佩克+”此次加速增产,使得市场供应预期大幅增加,对油价形成直接打压。 另一方面,从国家战略层面考量,沙特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特朗普上台后,重新推进与伊朗的核协议谈判,一旦美伊达成新的核协议,伊朗石油出口将大幅增加,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会显著提升。因此,沙特希望通过积极响应特朗普降低油价的诉求,加深美沙之间的安全合作,从而平衡来自伊朗的战略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对外加征关税政策也对全球石油需求造成了明显打压。4月3日,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通过贸易成本传导机制,严重抑制了全球商品流通的活力。从石油需求端来看,美国“对等关税”的高税率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贡献国,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本身也更依赖石油。相关分析认为,在不同的关税战情景下,美国加征关税预计将使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0.4—1.2个百分点,相应地,石油需求将减少20万—50万桶/日,这无疑给全球油价带来了显著的下行压力。 底部支撑与地缘风险影响未来油价走势 尽管当前国际油价处于下行通道,但市场中仍存在一些因素对油价形成底部支撑。油气资源在美国经济体系和全球能源战略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美国扭转贸易逆差、维护“能源霸权”的重要工具。回顾历史,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就曾多次通过外交手段要求“欧佩克+”减产,以保护美国国内石油生产商的利益。在2020年疫情期间,国际油价大幅暴跌,特朗普更是直接通过电话向沙特王储萨勒曼施压,明确表示如果欧佩克不削减石油产量提升油价,美国将从沙特撤军,最终促使“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 根据达拉斯联储2025年一季度发布的调查报告,美国页岩油主要产区的生产成本呈现一定差异:米德兰地区钻探盈亏平衡点为61美元/桶,鹰福特地区为62美元/桶,特拉华地区同样为62美元/桶。这意味着,只有当WTI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桶以上时,美国新钻页岩油井才能实现盈利,进而推动美国石油产能持续扩张。而在油井维持运营方面,美国页岩油产油区支付日常运营费用所需的平均价格在26—45美元/桶之间,对应到布伦特原油价格,当低于50美元/桶左右时,美国大量油气生产商将因难以覆盖成本而不得不选择关停油井,因此将在此点位对国际油价形成强力支撑。 然而,近期中东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又为油价走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溢价因素。据中东问题专家分析,一旦以色列与伊朗及其支持的武装力量爆发全面冲突,将严重威胁全球石油供应安全。因为中东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其石油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并且拥有霍尔木兹海峡等重要石油运输通道。如果冲突导致石油生产中断或运输受阻,国际油价将面临短期内大幅上涨的风险。有分析指出,虽然目前“欧佩克+”增产对油价形成压制,但中东地缘局势紧张,若冲突进一步升级,则可能改变当前的供应格局,为油价带来支撑。 国际油价短期修复与中期下行压力并存 当前,“欧佩克+”正在从多年来的减产保价策略,逐步转向通过增产试探市场、争夺市场份额的全新战略模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沙特等产油大国宣称能够承受更低的油价,并且部分成员国增产意愿强烈,但过低的油价对于沙特等国家而言并非有利。以沙特为例,该国2025年财政收支平衡预算对应的油价高达90美元/桶,如果油价长期处于低位,将严重影响其财政收入,进而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造成冲击。同时,美国为了持续扶植本国页岩油产业发展,也不会放任油价过度下跌。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60美元/桶的价格有望成为年内“欧佩克+”及美国共同接受的新油价底线。 展望未来,预计“欧佩克+”内部有望达成有限妥协方案。考虑到沙特等核心产油国的影响力以及维护组织稳定的需求,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等超产成员国可能会选择有限度地配合补偿减产措施,以缓解市场供应过剩压力。此外,市场普遍预期中美双方有望通过谈判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如果取得积极成果,将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而对石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叠加中东地缘局势带来的风险溢价,预计在短期内,国际油价将迎来一定程度的修复,重新回到60—70美元/桶的区间震荡运行。 不过,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进入三、四季度,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可能进一步放缓,石油需求端难以出现大幅增长;同时,美国页岩油产能在油价回升后可能逐步释放,“欧佩克+”增产也将持续增加市场供应,石油库存预计将进一步升高。这种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格局,将使国际油价在三、四季度大概率重回下行通道。 从主要金融机构的研判来看,在“欧佩克+”调整产量政策后,各大机构纷纷下调对后期国际油价的预测。高盛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布伦特原油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的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2026年为每桶56美元,相较于此前的预期分别下调了3美元和2美元;摩根士丹利则预计下半年全球石油市场过剩量达到110万桶/日,预计下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2.5美元/桶,较此前预期下调了5美元/桶。这些机构的预测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于国际油价未来走势的谨慎态度。 来源丨中国石油报 作者丨 石洪宇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编辑丨郭梓沣 责编丨陈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