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张海妮 5月12日下午,同兴科技(003027.SZ,股价16.63元,市值21.74亿元)举办了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4亿元,同比下降6.56%。尽管营收略有下降,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公司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为27.10%,同比下降7.74个百分点。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 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与郑光明进行了交流,询问公司钠离子电池业务具体进展。 郑光明表示,公司钠电材料工厂初步规划已经完成,产线建设进度将根据产品成熟度和市场需求等确定,或采用代加工模式进行生产,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公司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回应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最新进展同兴科技主要从事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主要为钢铁、焦化、建材、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工业企业提供超低排放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项目总承包及低温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催化剂。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4亿元,分产品看,烟气治理工程与设备业务实现营收4.39亿元,催化剂实现营收2.81亿元,两项业务合计占公司营收的99.39%。 钠离子电池被视为公司培育的新兴业务之一,在公司2024年年报中,“钠离子电池”出现了12次,在董事长致辞中,也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过去一年公司在该领域取得的进展。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22年,公司便宣布和中国科大合作开展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希望借助科研团队的力量,争取以最快的时间实现产品量产。 但在钠电池研发上,同兴科技出现了路径变更。公司披露,2022年,公司与中国科大联合实验室研发钠电正极材料路线为层状氧化物。2024年1月1日,公司从西南大学获得了2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相关专利。2024年1月10日,公司与西南大学钠离子电池领域研发团队通过共同成立合肥皓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开展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研发,加速产业化进程。鉴于技术路线调整,同兴科技与中国科大团队终止合作。 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经开发迭代至第三代。公司称,正极材料百吨级中试线已实现量产。第二代NFPP(一种新型的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和S-NFPP(一种掺杂改性型的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钠电正极材料已向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青岛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单位送样检测,在能量密度、循环次数、压实密度、材料成本等方面的性能持续受到客户好评。 不过,从年报披露的内容来看,该部分业务尚未实现商业化。 5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在线上业绩说明会询问公司钠电池业务的具体进展时,郑光明表示,公司钠电材料工厂初步规划已经完成,产线建设进度将根据产品成熟度和市场需求等确定,或采用代加工模式进行生产,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公司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郑光明称,公司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整体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公司董事会秘书初宏洲表示:“力争2025年实现钠电正极材料订单零的突破。” 投资并购首选“小而美”企业和低价优质资产同兴科技于2020年上市,2022年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8亿元、7.75亿元和7.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0.26亿元和0.39亿元。 营收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 有投资者问到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公司董事长郑光明表示,公司将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投资并购,跟踪“小而美”的企业及低价的优质资产,投资并购对象首选技术国际领先、市场规模千亿元以上、核心管理团队价值观及能力匹配未来发展需要的企业,拓展产业生态版图。 谈到公司转型,郑光明表示,公司以减污降碳为核心推进业务转型。传统烟气治理聚焦火电、石化、船舶、造纸等高盈利行业,拓展海外并强化降本增效;重点培育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增长极,依托吸收剂和工程总包开拓国内外市场;钠电材料坚持“安全性最高、性能最优、价格最低”研发目标,通过投资并购延伸产业链。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赵悦 摄(资料图) |
昨天 23:22
昨天 23:22
昨天 23:07
昨天 23:07
昨天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