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来自《中国民商》 作者:尹 燃 编辑:蒋希音 2017年12月,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高血净”)的前身发生股权变动,威高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威高集团”)对其丧失控制权。到2019年1月,威高集团对其增资,重新拿回控制权。 威高集团的实控人陈学利由此推动旗下第四家主体的上市计划。完成股改后的威高血净先后辗转两地,于2022年赴港IPO,受挫后于2023年转战沪市主板。今年3月,威高血净拿到证监会的注册批文,并于5月8日进行网上申购。 产能利用率未饱和,产品外采还提高单位成本 背靠着威高系这棵大树,威高血净与集团内部公司、合营公司在供销两端的频繁交易引来争议,上交所也重点问及企业在市场经营中的独立性。 一方面,威高血净承诺限制关联交易的额度;另一方面,除了在国内独家代理合营公司的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液外,威高血净表示其自主研发生产的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的市场地位较强。 2022年至2024年,威高血净来自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65%。但《民商财经》在研究中发现,除了合营产品是外购外,其自产产品也有外购渠道,但是威高血净在申报材料中对外购信息的披露甚少。 招股书中在披露上述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两类产品的产销情况时,注释中明确表示“产品销量不包括外购产品”。2022年至2024年,血液透析器的实际销量分别为3,105.89万支、3,483.51万支、3,874.88万支,血液透析管路的实际销量分别为2,934.23万套、2,998.81万套、3,572.42万套。 在分析各类产品的毛利率变化章节,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的销量再次被提及。即2022年至2024年,血液透析器三个年度的销量分别为3,141.51万支、3,519.54万支、3,885.89万支,血液透析管路各年度的销量分别为3,006.88万套、3,234.61万套、3,900.66万套,以上销量均比前节中的数据要多,显然是包含了外购产品的总销量。由此计算,2022年至2024年,血液透析器的外购数量分别为35.62万支、36.03万支、11.01万支,血液透析管路的外购数量分别为72.65万套、235.80万套、328.24万套。血液透析器2022年、2023年的外购数量占比超过1%,2024年采购数量缩减,降至0.28%;血液透析管路的外购占比持续上涨,2024年攀升至8.41%。 从两类自产产品的产销来看,血液透析器2022年至2024年的设计产能分别为3,770.00万支、3,770.00万支、4,085.00万支,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06%、94.16%、89.40%,产销率分别为89.49%、98.14%、106.10%。血液透析管路2022年至2024年的设计产能分别为3,150.00万套、3,450.00万套、3,450.00万套,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3.36%、98.38%、95.85%,产销率分别为99.77%、88.35%、108.03%。两类产品三年的产能利用率均未达到100%,前两年的产销率也未破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2.50%、32.80%,均位列全行业第一;2023年,公司在国内血液透析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50%、31.80%,也均位列全行业第一。 我们无法获知威高血净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自产产品的外采?委托加工还是向同行采购? 尽管上述外购产品数量占比不高,但威高血净部分年度的产品单位成本却受此影响。 根据首轮问询回复文件,2022年和2023年,威高血净自产的血液透析器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8.22元/支、18.06元/支;自产的血液透析管路单位成本分别为11.64元/套、11.13元/套。同期,考虑外购产品的情况下,血液透析器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8.90元/支、18.29元/支,血液透析管路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1.63元/套、11.11元/套。总体上,外购的血液透析器对威高血净的成本出现影响,单位成本出现涨幅,血液透析管路的单位成本总体变化不大。 在自身产能未能满负荷的情况下,威高血净为何还要进行外采,并且还提高了血液透析器的单位成本,令人不得其解。 第二大客户仍是熟面孔,或一心二用开“副业” 威高血净的亮眼业绩一定程度上也来自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助力。 在前五大客户中,威高集团位居榜一,每年贡献的销售额在四亿元左右,其施加重大影响的上海宝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则每年贡献销售收入约四五千万。而交易金额约两亿元且远甩第三大客户的中国医药(600056)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药集团”)与威高血净的关系也颇为紧密。 在威高血净披露的关联交易中,其2022年至2024年对关联方国药控股(威海)威高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国药威高医药”)既有采购又有销售。 根据公开信息,国药威高医药由威高集团持有49%权益,由港股上市公司国药控股的子公司国药控股山东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药控股”)持有51%权益。股权穿透后,国药威高医药的控股股东是国药控股,实控人是国药集团。 国药威高医药成立于2017年,曾是威高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曾用名为威海威高东瑞医药有限公司。根据企查查,2019年1月4日,国药威高医药引入新股东山东国药控股,其持股比例达51%,威海集团失去控制权,直接间接持股比例合计为49%。 (截图来自企查查) 从威高血净公示的第一版招股书申报稿来看,报告期期初(2020年),国药集团是公司第二大客户,交易额达到13,099.27万元。之后四年双方的交易额分别为18,309.52万元、21,194.70万元、20,506.79万元、18,843.67万元。 此外,威高血净的收入来源除了血液净化设备、耗材等外,此前还包含医疗服务。这一收入来源于旗下全资子公司山东威高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威高医疗控股”)下的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服务。 2020年7月,威高血净以资源聚焦研发、生产及销售血液净化医用制品为由,将威高医疗控股的100%股权以2,000.00万元的交易对价转让予控股股东威高集团,后续公司无医疗服务相关收入。2020年,威高血净的医疗服务收入金额为6,854.47万元。 但从2022年威高血净赴港IPO的申报资料来看,其依然分散心力在做其他业务。 根据港股招股书,威高血净与实控人陈学利控制的威海威高国际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威高国际”)于2022年签订销售及经销框架协议,有效期截止2024年12月31日。 协议中将销售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由于威高国际及若干附属公司被部分医院列为指定经销商,所以威高血净通过向指定经销商销售血液透析产品并由其销往(包括安排物流和配送)对应医院。另一类则是,威高血净向威高国际的相关附属公司销售血液透析产品及血液透析中心建设服务(包括设计、装备安装、装修等)。 而这次IPO的申报材料却未提及血液透析中心建设服务,这项服务是否是针对威高国际独有的,或需要威高血净来解释。说好的一心一意做血液净化医用制品业务,威高血净还是一心二用了! 此外,港股的招股书中(报告期为2019年至2021年)还提及,威高血净签订的部分医疗设备及耗材销售合约为客户提供返利,相关返利会抵消客户的应付金额。 但是此次IPO的申报材料显示,威高血净与部分客户签订的协议中包含了销售返利条款,返利形式为实物返利。在会计处理上,威高血净按照附有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进行会计处理,评估该返利构成一项重大权利,将其作为单项履约义务并分摊交易对价。在资产负债表日,结合实际交易情况,对客户行使该选择的可能性予以合理估计,按照分摊的交易对价冲减收入。在该实物返利实际执行时,按照分摊的交易对价确认对应的收入。2021年,威高血净发生的实物返利金额为955.04万元。 在募集资金到位后,随着项目建设的开展,威高血净自产产品的产能将进一步扩张,本刊将继续关注自研产品的外购情况。而威高血净与威高国际开展的“副业”(血液透析中心建设服务)在2024年12月31日到期后是否续约,或需要其和中介机构华泰联合证券给出答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民商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
10 分钟前
13 分钟前
13 分钟前
13 分钟前
27 分钟前